今天下午,我站在公交车站等车,远远就看见公交车缓缓驶来。然而,当车门打开的那一刻,我顿时有些犹豫了——这车里简直是“人潮汹涌”,仿佛整个城市的人都挤到了这辆车上,连一丝缝隙都不剩。
公交车里的“高峰现场”
一上车,就感觉自己像被人潮推着走,根本不是自己在迈步,而是被身后的人群挤进了车厢。司机在前方喊着:“往里走一点!”可车厢已经满得连个转身的空间都没有,大家只能默默地贴紧身旁的人,像沙丁鱼一样被紧紧挤在一起。
扶手上挂满了手,靠窗的位置上坐着的人眼神空洞地看着窗外,似乎在逃避这场“人肉风暴”。站在车厢里的乘客则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,每次刹车或加速,整车的人都会随着惯性前后晃动,仿佛是一场“集体摇摆”。更夸张的是,每到一个站点,都会有人试图挤上来,而车上的人却只能苦笑着挪动半步,试图为新乘客腾出一丝生存空间。
能不能坐?还是得看命运
面对这样的公交车,还能不能坐?理论上来说,车门都能关上,说明还是能再挤一挤的。但问题是,这样的车坐进去,真的舒服吗?
如果有座位,那当然没问题。 但通常在这种高峰时段,有座位的概率几乎为零,除非运气爆棚,正好碰上有人到站下车。而就算有座位,也要看自己能不能挤到那里,毕竟,车厢里的人有时候比座位还难突破。
如果是站着,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。 你可能会经历以下几种情况:
“人形夹心饼干”模式:两边都有乘客,你被紧紧夹在中间,动弹不得,连抬手掏手机都困难。
“被迫社交”模式:旁边的人和你贴得太近,不小心还可能踩到别人的脚或者被别人的包撞来撞去。
“失重体验”模式:公交车急刹时,你可能会一头撞向前面的人,或者被惯性甩向后方,需要超强的平衡感才能稳住。
“空气稀薄”模式:人太多的时候,空气不流通,甚至会闻到各种气味——香水、汗水、食物味道混合在一起,简直是对嗅觉的终极考验。
坐还是不坐?取决于你的选择
如果你真的急着赶时间,那再挤也得上。但如果时间允许,或许可以等下一班公交车,毕竟,公交车总有下一趟,自己的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。
今天这辆公交车虽然“上高潮”了,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和烟火气。等到终于挤下车的那一刻,我长舒了一口气,虽然累得不行,但心里也多了一份对公交车“高峰时刻”的敬畏和适应能力。